光與暗的故事-大師對大師的看圖說故事
(圖片來自博客來)
《光與暗的故事》(In Sunlight or In Shadow)作者:勞倫斯.卜洛克(Lawrence Block )等
譯者:易萃雯
出版社:臉譜
出版時間:2017/04/01 (原作於2016年出版)
(本文為個人觀點,可能涉及劇情請自行斟酌)
-
《光與暗的故事》是一本環繞著20世紀美國寫實畫家愛德華.霍普(Edward Hopper)的短篇小說集。這個點子的發想來自主編者、同時也是身為犯罪小說家的勞倫斯.卜洛克(Lawrence Block)和經紀人的閒聊。
大概是身份的關係,卜洛克邀請的人大多同為犯罪小說家,也因此讓人會對本作有了「犯罪小說集」的期待。然而,整本書下來,其實犯罪小說在本作中佔的比重不大。事實上,我認為以看待「文學小說」的心態來閱讀會更為合適,而說實在我也不是太訝異,就作者簡介來看,許多參與本作的作家的作品都以長篇小說為主,在非擅長領域的短篇小說中採用不同主題也是合理的。
《光與暗的故事》的小說進行方式就是各作家以一幅霍普的畫(會彩色印刷於每篇前)來撰寫,基本上作家是依畫面來寫前因後果,有些則會將畫作甚至畫家本人寫進小說中。簡單來說就是作家對著畫作「看圖說故事」。'
霍普本身的作品的暗示性是比較少的。身為寫實畫家,雖然霍普會畫出一個情境,但是對於情境的敘述並不多,氛圍通常是寧靜的,可以說他的畫作是截下了一段靜止時光的畫面。由於留白多,作家在發揮上也就更加自由。
我自己也是非常喜歡霍普的作品,我認為他筆下的寧靜而帶有冷感的孤寂是其作品的卓越之處。尤其想到他的畫家生涯跨越了經濟大恐慌(The Great Depression)和二戰等人心惶惶的大事件,便覺得更為應景。霍普是到40年代末到50年代,美國抽象表現主義(Abstract Expressionism)大行其道時,仍堅守寫實陣地的畫家,也因此我十分欣賞、感謝卜洛克對於本作貢獻,將文學與藝術兩相結合。
而就內容來說,《光與暗的故事》較為平順,各篇基本上都不是屬於有大爆點的類型。雖說不至於差勁,但不得不說有好幾篇都不是太有記憶點。不過我還是有辦法列出幾篇我喜歡的談談。
Nicholas Christopher的《海邊的房間》是一篇我十分欣賞的大膽小說。《海邊的房間》充份運用了霍普畫作的留白,以奇幻的設定作為小說背景。這篇展現了我前面提及的「作家在發揮上也就更加自由」,乍看之下雖然荒誕不羈,但是這樣大膽的設定更能映證作者沒有受限,而得以實現「看圖說故事」。且《海邊的房間》結尾略為惆悵的感性也十分符合霍普的畫面風格,是本作第一篇讓我印象深刻的作品。
Joe R. Lansdale的《放映師》是本作最長的小說。雖然並不是特別精采,但是受惠於篇幅,《放映師》得以將角色描繪得更為立體、各方面的敘述也更有厚度,《放映師》整篇的故事架構也相較之下更加完整。
Gail Levin的《牧師搜畫錄》則是另一方面的大膽。作者是研究霍普的學者,而這篇是她以自身經驗寫成的。雖說並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秘辛,不過敢把尚有討論空間的事件拿出來寫,也是讓人蠻佩服的。
Joyce Carol Oates的《窗口的女人》是一篇帶有意識流和驚悚成份的小說。《窗口的女人》的開放式結局是可預見,但小說中交纏的恨意、殺意和露骨的情慾,用意識流的手法駕馭的很好。《窗口的女人》讓人想到施叔青的《愫細怨》,都描寫了沉陷於性慾、將愛和性慾混雜在一起的混亂心理狀態。回頭看本作第一篇,由Megan Abbott寫的《艷舞》,其中壓抑、處處暗示的情慾流動,以及女人bi-curious的大膽,和《窗口的女人》相映成趣,都是女人才寫得出來的作品。
本作發起人Lawrence Block的《秋天裡的自助機器用餐店》是2017年愛倫.坡獎最佳短篇小說得獎作品。有趣的是,同樣收錄在本作,由Stephen King所著的《音樂房》也是入圍作品,同樣參與本作的Megan Abbott和Joyce Carol Oates也另外以別的作品入圍此獎項。從《秋天裡的自助機器用餐店》可以感覺出卜洛克對這樣的書寫模式很有概念,只能說不愧是本作的發起人。《秋天裡的自助機器用餐店》並沒有大規模、縝密的劇情,但這確實一篇流暢而且機智的作品。《秋天裡的自助機器用餐店》有札實的鋪陳描述,並且俐落地將事件的發生一路導向結尾,作為本作的結尾短篇十分合適。
最後我認為Warren Moore的《夜晚的辦公間》和Justin Scott的《陽光裡的女人》是本作最可惜的兩篇。前者擁有讓人措手不及的轉折,但結尾力道稍嫌弱了些;後者則是作為短篇稍微可惜了些,這篇非常適合擴充為一整部小說甚至改編電影!
受到畫作的繪成時間點影響,《光與暗的故事》中有許多篇都是以30年代初為背景,也偶爾會營造出相似的灰暗感。然而,比較各作家的風格也是十分有趣。Michael Connelly在《夜遊者》的含蓄,緊接Jeffery Deaver在《十一月十號的突發事件》中鉅細靡遺的敘述風格,這樣的反差實在讓人莞爾。這點甚至能在各作家自己寫的作者介紹中看出來(Stephen King展現出身為家喻戶曉作家的餘裕,在作者介紹寫自己這篇小說的緣起),有些作者介紹也反映了小說內容,個人認為作者介紹也都有值得一看的價值。
可惜的是,《光與暗的故事》的翻譯實在不太好,除了不甚流暢、用語不習慣以外,還常出現中英夾雜(例如:hold住)。我相信閱讀原文應能有更好的閱讀體驗,且也更能比對各作家的風格。
就我個人來說,閱讀《光與暗的故事》是一個有趣的體驗,雖說難免會有不對胃口的篇章或感到沉悶、步調緩慢的時候,而又有翻譯擾人,但整體仍然是一部有水準的短篇小說集。推薦給有能力看原文的人。
留言
張貼留言